【湖北】構造中部崛起綜合交通網

【湖北】構造中部崛起綜合交通網時間:2014-12-26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作者:駐湖北首席記者 石斌 記者 高斌 文/圖




尤習貴廳長到十堰調研交通運輸工作。

2014年湖北交通建設,以更高的“熱度”和更快的“速度”向前沖剌,構建中部崛起綜合交通網。

——公路水路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大關, 達到1010.6億元,為年度目標的144%,同比增長24.6%,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為全省經濟穩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七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谷竹、江南等10條高速公路建成,新增5條出省大通道,全年新增高速公路773公裡,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突破5000公裡大關,達到5106公裡。

——我國建國以來最長人工運河投入運行。引江濟漢通航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直接溝通長江、漢江航運,比繞道武漢縮短水路裡程680多公裡,將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加快推動長江及漢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

——全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今年7月開出武漢至東盟首條固定班期的貨運航班,與武漢至上海洋山“江海直達”天天定班航線、“瀘漢臺集裝箱快班”,共同構建以武漢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大動脈,推動全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達到112萬(預計全年123萬)標箱,湖北水路集裝箱聚集能力進一步增強。

——基本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今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14233公裡,100%的鄉鎮和98.7%的建制村通瞭瀝青(水泥)路,全省100%的鄉鎮和90.7%的建制村通瞭客車,基本形成瞭以縣市城區為中心、連接鄉鎮、輻射鄉村的農村客運網絡,農村群眾出行條件顯著改善。

——ETC車道突破400條。全年新增高速公路ETC車道313條,全省突破400條,達到417條,ETC車道覆蓋率達到80%以上,ETC客服網點將達到400個,累計發行儲值卡8.5萬張、電子標簽6.91萬臺,電子支付日均通行車輛19679輛次,電子支付日均收入金額81萬元。

東西南北大立交

肩負建設“祖國立交橋”重任,2014年,湖北交通建設快馬揚鞭。

這一年,滬昆高鐵長沙至南昌段將正式開通運營。武漢、長沙、南昌三地實現高鐵回環互通,“中部鐵三角”格局將初步形成。目前,武黃城鐵的延長線——“武九客運專線”正在建設中,建設完成後,武漢與南昌之間的距離將更近,中部“鐵三角”格局將進一步得到鞏固。以武漢為中心的“十字鋪開、米字成形”鐵路網基本形成,高鐵和動車組開行覆蓋瞭湖北的大部分市州,形成以武漢為中心,至長三角、珠三角的4小時左右快速客運交通圈,以及覆蓋省內300公裡范圍和至長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會城市2小時左右快速客運交通圈。

這一年,谷竹高速、宜巴高速、江南高速、恩來恩黔高速等10個項目773公裡高速公路先後通車,湖北省高速公路總裡程達到5106公裡。武漢市四環線南段、麻竹高速公路孝感段、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孝感段、沙公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陸續開工,高速公路建設逆勢提速。

這一年,武漢機場國際及地區客流量達120萬人次,武漢機場的國際/地區客運航線已達30條,其中國際客運航線22條,地區客運航線8條。為繼續完善武漢國際航線網絡佈局,下一步,將新開舊金山、芝加哥、墨爾本、東京、凱恩斯等國際直達航線。天河機場三期航站樓建設如火如荼,10月底,將啟動T3航站樓主體結構建設,確保明年年初T3航站樓可“沖出地面”!2016年年底工程完工後,天河機場將成為武漢沖刺全國航空“第四城”的有力助推器,為武漢和湖北重塑一座“通往世界的新大門”;

這一年,武漢新港集裝箱運量突破百萬大關,成為長江中上遊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港口。長江中遊航道整治規劃目標提前實現,江漢運河、漢江興隆以下千噸級航道順利建成。一批規模化、專業化港區加快實施,沿江主要港口的樞紐功能不斷增強。幹支銜接、通江達海的水運主通道已初步形成。“十二五”以來,湖北港航在建項目達到113個,投資總規模308億元,新增三級以上高等級航道614.4公裡,江漢運河建成通航,810公裡高等級航道圈全面形成;新增泊位數92個,凈增港口通過能力4300萬噸(新增5548萬噸,淘汰近1200萬噸),達到2.8億噸,武漢離沖刺長江中遊航運中心的目標更進一步。

這一年,全省公路建設快速推進。截至11月底,全省完成一級公路路基767公裡、路面677公裡,分別占年度目標的91%、106%。全省農村公路建設14233公裡,改造農村公路危橋382座,完成安保工程12867公裡,分別占年度目標的119%、182%、129%,全面完成省政府向社會承諾的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任務。

大通道、大樞紐、大水運、大物流,通達九州的交通主幹網,為人們創造瞭全新的出行時速,激發瞭人們的出行熱情。2014年國慶7天小長假,湖北高速公路車流量、鐵路發送旅客人數分別達到566.60萬輛、600萬人次,雙雙超越紀錄,創下新高。

“十二五”以來,針對全省“一元多層”發展戰略推進的需要,省交通運輸廳提出瞭“打牢發展大底盤、建設祖國立交橋”的交通運輸先行發展戰略,並將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作為這一戰略核心內容之一,細化瞭戰略目標、內涵、任務、路徑和措施,通過戰略指導“十二五”交通運輸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的編制和調整,通過規劃和綜合交通、樞紐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等項目的實施,落實現代綜合運輸發展的時代要求,並成為行動的綱領和指南。

貨暢其流通天下

每條路,每座機場,每個港口,都已成為牽引地方經濟騰飛的高速引擎。

公開報道顯示,在中國目前運營裡程最長、連接京津地區和長三角兩個發達地區的京滬高鐵,其沿線經過的24個站點,正開建16座新城。

對於武漢而言,武廣、鄭武、合武、漢宜等高鐵的運營,也在快速提升其對各生產要素的吸納力和輻射帶動力。

2014年國慶黃金周,全市鐵水公空交通運力部門為武漢載來747萬遊客,實現旅遊總收入30多億元。武廣高鐵還為沿海產業向中部轉移架起瞭一座方便之橋,開通當年便牽動瞭1000億元的產業轉移。

交通格局的改變,意味著武漢和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個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域,乃至國際上重要城市的時空概念發生轉變。

“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專線開通後,武漢及湖北便打開瞭直達歐洲的陸上貨運大通道,引進歐洲機電產品、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工程設備、醫療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變得更加便捷,同時提升著武漢市、湖北省對外開放水平,帶動武漢乃至整個華中地區的對外經貿合作。

武漢台灣註冊商標查詢至法國巴黎、新加坡、臺灣、日本等直達航線開通後,高峰期一票難求,寬體機型更為客機“貨運”增添可能。挪威三文魚等來自國外的新鮮農產品,已搭乘法航班機直達武漢市民餐桌。湖北梁子湖、洪湖的逾千隻優質螃蟹,也已飛往臺北。

每日三趟武漢至廣州、成都的“貨運快線”開通後,武漢鐵路貨運已將約3600噸冰淇淋發送到成都地區。成都人吃到的冰淇淋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貨品來自武漢。

已經建成的宜昌三峽物流園,目前入園商戶1800多傢,貨物進出車輛最高達到2萬輛次/日。園區內匯集瞭果蔬、百貨、日雜、副食、幹調、糧油、凍品、肉食品、水產等多個品類,成為鄂西渝東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輻射華中區域。

目前,全省納入“十二五”規劃的新建、續建、改擴建物流項目71個,已有36個建成、10個開工。宜昌伍傢崗貨運中心(三峽物流園)、孝感華中錦龍物流園、恩施貨運中心站等項目正加速推進,且部分投入營運。

幾年後,農村居民就能和城市居民一樣,在傢門口收發快遞,與全國市場“無縫連接”。

“五縱三橫”網串聯經濟圈

3年後,在武漢天河機場換乘地鐵、城鐵、大巴等其他交通方式,隻需乘坐電梯垂直上下即可抵達。天河機場三期工程指揮部透露,天河機場將建成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最便捷的機場,屆時,地鐵、城鐵、公交將實現“垂直換乘”,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據瞭解,城鐵、地鐵正在加緊延伸至天河機場的步伐。其中,將下穿天河機場的漢孝城際鐵路,計劃於今年年底全線鋪軌完成,地鐵機場段計劃於今年12月15日前完成所有主體結構及附屬結構。

這隻是湖北省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無縫銜接的一個縮影。隨著“十二五”交通建設目標逐步實現,從湖北行走全中國,步履更為從容。

根據規劃,湖北省將力爭投資5700億元至6000億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建成以鐵、水、公、空運輸樞紐為節點,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為骨架的“五縱三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將湖北打造成真正的“祖國立交橋”。

以城市軌道、城際公交、高速公路、城際鐵路為主通道形成的“一小時通勤圈”,將打通武漢到黃石、咸寧、孝感、黃岡等圈內城市的融合之路。

以國道、高速公路、鐵路客運專線等通道為載體形成的“二小時都市圈”,將拉近武漢與周邊省份城市的時空距離。

以高速公台中商標申請代辦路、幹線鐵路、高速鐵路等為載體形成的“四小時經濟圈”,將實現武漢與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深圳等全國重要城市的緊密溝通。

“十二五”期,全省鐵路營運總裡程將達4500公裡以上,建成以武漢為中心的“六縱四橫”鐵路網,形成武漢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全國主要經濟區域三至四小時快速客運交通圈;

“十二五”期,暢通長江中遊,整治漢江航道,貫通江漢運河,初步建成幹支連通、通江達海、輻射中部、面向全國的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黃金水道將懷擁更加明媚的春光;

“十二五”期,武台中商標註冊類別漢天河機場作為全國重要的樞紐機場已具雛形,全省航空年吞吐能力達4300萬人次,湖北將飛速奔向世界。

把天然稟賦變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構建中國交通和中部崛起的立交橋,湖北正從“九省通衢”闊步邁向“九州通衢”。

新格局:走在前列 聯通國際

湖北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總體思路可以歸納為“緊靠一個依托、突出一條主線、推進四大轉變、建設五個交通”,即:緊緊圍繞國傢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等戰略機遇,以促進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為主線,著力推進從各交通方式獨立發展向更註重比較優勢和整體效率的發揮轉變,從註重基礎設施建設向建設、管理、養護、服務並重轉變,從依靠規模增長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管理轉變,從追求快速增長向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轉變,加快建設綜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有力保障。

“十三五”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主要標志體現為“兩中心一樞紐一門戶一基地”,即:基本建成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全國鐵路路網中心、全國高速公路網重要樞紐、全國重要門戶機場、全國重要物流基地,形成立足湖北、輻射中部、溝通各大重要經濟區、聯通國際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新格局。

到2020年,全省高等級航道達到2000公裡以上,鐵路裡程達到5300公裡以上,高速公路達到7500公裡以上,普通國省幹線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5%以上,均位居全國前列。具體目標為:

——建成沿長江、沿漢江兩大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形成以武漢為核心的面向中西部、溝通沿江沿海近洋的航運交通圈,武漢至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成渝等全國重要經濟區的一至二小時航空交通圈、四至五小時高鐵交通圈,武漢至長株潭、皖江、昌九、中原等周邊城市群的一至二小時高鐵交通圈,鄰近的區域中心城市之間均實現省際高速公路對接,所有省際國省幹線公路通道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公路標準。

——建成全省城際交通網絡骨架,形成以武漢、宜昌、襄陽為中心至周邊城市的一小時高速城鐵交通圈,實現市州通高鐵或城際鐵路,5萬以上常住人口的城鎮半小時上高速公路,建制鄉鎮15分鐘內進入國省幹線公路,80%人口在直線距離100公裡內享受到航空服務。主要城市之間的經濟幹線、重要城市的過境及出口路段達一級公路標準,所有鄉鎮通達二級及以上公路,主要城鎮至少兩個方向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連接。依托發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實現緊鄰縣市之間一小時互通,市州與所屬縣市二小時內通達,武漢與全省縣市當日往返。

——城市樞紐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各交通方式緊密銜接的綜合客貨運樞紐,公共客運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基本形成,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武漢、宜昌、襄陽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60%以上。

——規模以上的自然村和居民點通瀝青路,形成產業規模的建制村通等級公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城鄉交通一體化水平顯著提高。以公路為主通道的4A級及以上景區,通過二級及以上公路相連。

——基本建成以信息化為支撐的智能化交通體系,科技對湖北交通運輸發展的貢獻率明顯提升。

——基本構建完成有利於交通一體化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實現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



分享: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tfu451u8t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