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上映的慰安婦影片,記住「二十二」
原標題:國內首部上映的慰安婦影片,記住「二十二」
去電影院看紀錄片可能是件挺無聊的事。
但是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都說沒有後悔——《二十二》。
2015年,經過3萬多中國民眾的眾籌,《二十二》拍攝成功,終於定檔今年8月全國上映。
看這部電影,就好像在聽老奶奶們講故事。
不同的是,這些特殊的老奶奶,她們被打上一個敏感的標簽——慰安婦。
抗日戰爭期間,曾有超過20萬名中國婦女被強征做慰安婦。
種種原因,多年來,這是整個社會不忍去觸及的話題。
電影拍攝時,僅剩下22位存活的受害者人,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導演郭柯以近乎“寡淡”的鏡頭,緩慢地、淡然地記錄瞭22位老人的生活狀態,默默地聽她們講著當年的事情和後來的生活。
不介入、不消費,這樣的拍攝態度讓人感到欣慰。
鏡頭中的她們已是耄耋老人,但《二十二》的海報上,小朋友正描摹著一個穿著民國服的女孩兒畫像。
這樣的反差,也許在提醒我們不該忘記,這個群體,在她們最美麗、最柔弱的歲月裡,曾承背負瞭整個民族的傷痛。
電影一出,引發瞭社會討論。
有些人認為不該再去打擾奶奶們的晚年生活,如何申請註冊商標台中觸碰她們的傷口。
但是,有些傷疤,深埋地下會比揭露出來更加疼痛。
2016年,韓國導演趙正萊也憑借眾籌拍攝瞭一部同樣題材的電影——《鬼鄉》。
這部電影題材不被看好、投資小,卻在上映後爆冷,引發瞭韓國的觀影熱潮。
票房超越瞭同期的《瘋狂動物城》、《死侍》、《倫敦陷落》等大片兒。
韓國觀眾對於這段歷史的正視和尊重讓我們尊敬。
世界上最殘酷的事,莫過於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
電影中這些青春、鮮活的少女被日軍凌虐致死,惹人淚目。
趙正萊說:“《鬼鄉》能拍出來,能上映是一個奇跡。”如今這個奇跡也在中國發生瞭。
郭柯被鬼鄉的情懷所打動。他說:“希望人們記住,曾經的慰安婦紀錄片,是中國民眾讓他走到這一步。”
隻是,面對這些真實的人和事,鏡頭變成瞭更鋒利的刀子,劃在觀眾心上。
有位老奶奶叫林愛蘭,小名阿環,被抓走的時候隻有16歲。
她還有另一個身份:紅色娘子軍。
1939年她14歲,加入瞭海南島瓊崖縱隊,曾深入到敵軍內部去偷子彈,還打死過兩個鬼子。
謝晉的電影《紅色娘子軍》,講的就是瓊崖縱隊女戰士的故事。
這是大傢熟知的影片,但偉大女兵後來的遭遇卻無人知曉。
被抓進日本軍營,阿環失去生育能力,腿也被打斷瞭。
殺鬼子獲得的兩枚榮譽勛章,她始終放在身上,看得比命還重要。
郭柯說阿環性格剛強,眼神銳利,就是我們印象中的紅色娘子軍形象。
還有一位韓國老人,名叫毛銀梅。
十幾歲的時候,她被日本人騙到瞭武漢的慰安所。
她回憶起自己與媽媽分別的場面,當時媽媽和妹妹坐在火車上,她隻好在站臺奔跑著追趕……
一個少女就這樣與自己的媽媽永別。
在和平時代,大多數女孩兒在傢人的護佑下長大,我們喜歡標榜自己是小公舉,苦難離我們很遠。
所以,當我看著她們臉上深壑的皺紋,我總在想象她們年輕時的樣子。
很難想象,這些女孩兒在比我們更小的年紀,背負整個國傢的痛苦,蒙受瞭巨大的摧殘。
她們會因為恐懼臉上掛滿淚水,又在幸存的歲月裡,背著異樣的目光隱忍地活著。
郭柯在接觸這些老人之前,做瞭許多心理預判。
但他說:“這些老人身上,她們終究有一些東西是我沒想到的。”
2012年,郭柯創作瞭他的處女作——《三十二》。
同樣的,影片的名字也如何申請商標台中代表瞭2012年幸存者的數字。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這數字的縮減讓人揪心。
郭柯拍攝兩部影片的最初動因,正是影片中的這位老人——韋紹蘭。
她苦瞭一輩子,卻說:這世界真好。
1943年,日本陸軍第十一軍包圍瞭桂林。
一天,24歲的韋紹蘭背著一歲的女兒上山砍柴,不料被日本兵抓走,一路上他們邊走邊抓人。
韋紹蘭被施暴時,阿妹(方言“女兒”)就在身邊哭鬧,日本人還會偶爾給她糖吃。
韋紹蘭趁著給日本人洗衣服的機會在村頭村尾張望,找到一條能逃跑的小路。
一天夜裡,她背起阿妹,跨過睡著的日本兵,跑瞭一天一夜,半路借宿在一位老人傢,老人給瞭她和阿妹一些紅薯芋頭和稀飯。
一個月後,她才發現自己懷瞭日本人的孩子。
於是她喝藥自殺,“隔壁的五嫂救得早瞭”,沒台灣商標查詢死成。
24歲,放在今天,也就是個大學畢業生的年紀。
正值青春豆蔻,被丈夫誤解、懷瞭日本人的孩子,一輩子就這麼“毀瞭”。
她的故事聽起來很傳奇,但通過老奶奶不太清楚的方言說出,不做作、不煽情,最質樸的話語,道盡瞭一生心酸。
拍攝時,她依靠政府的資助金過生活,每個月90元錢,影片開頭,記錄瞭她走很長的路去縣政府領資助金。
這些年,她吃的最多的是白菜。
他的兒子羅善學看瞭一輩子牛,始終沒有女孩兒願意嫁給她。郭柯問他,以後怎麼辦呢?
他說:“我隻怕躺在床上不能動,沒人喂我一口稀飯,那時我就喝農藥死掉。”
背瞭一輩子“種族異類”的帽子,這也是歷史留下的悲哀。
相比較,韋紹蘭卻很樂觀。
“說到苦,沒有人比我更苦,以前總是砍柴割草賣,眼淚都是往心裡流。”
但問到她今後的打算,她卻說:“沒有想過要死的,這世界紅紅火火的,我要留著命來看。”
拍攝時,韋紹蘭有時會走神兒,有一天看到天下雨,她就突然唱起一首民謠。郭柯找來翻譯,他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四句話:
天上落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憂愁自己解
自流眼淚自抹幹。
老人的樂觀和堅強,很可愛,惹人心疼。
影片最後,韋紹蘭說起自己14歲的時候,隔壁村有個叫“十二爹”的放牛人,她們總是求著他教唱歌,說起這事,她笑的像個孩子。
她覺得自己不比十八歲瞭,現在唱歌不好聽瞭。郭柯再三請求下,她才悠悠地唱瞭起來。
“日頭出來點點紅,照進妹房米海空……”
影片就在這歌聲中結束,留下難以忘懷的感動。
郭柯在訪談裡講起一件小事:
一年春節,他們四個人去看望韋紹蘭,給瞭她500塊錢。晚上,她叫郭柯到床上坐,拿出四個紅包說:“過年瞭,拿回去給你們媽媽買糖果吃。”
打開紅包,每個紅包裡是100元錢。
戈爾泰的那首詩這樣說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在中國,《二十二》是第一部允許公映的慰安婦題材影片。
這部影片的意義不能用票房衡量。
老人們對郭柯說:“對你講的這些,記者來瞭都沒有對他們講哦。”這已經是對影片最大的肯定瞭。
我們慶幸這部電影叫《二十二》,據2017年最新的統計,如今這22位老人隻剩下瞭9位。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從二十二到九,再隨著數字地繼續縮減,這段歷史正在慢慢隱沒。
所以感謝郭柯這樣的搶救式記錄,讓“慰安婦”這個詞,從抽象變得具體。
不是書上的幾個字和照片,還有活生生的人。
- FIN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